鞭墓
拼音
biān m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iān的字 拼音为mù的字 拼音为bian的字 拼音为mu的字基础解释
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详细解释
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后汉书·苏不韦传》:“﹝ 伍子胥 ﹞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魏书·刘昶萧宝夤等传论》:“ 刘昶 猜疑惧祸, 萧夤 亡破之餘,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俱称晓了,咸当任遇,虽有枕戈之志,终无鞭墓之诚。”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参见“ 鞭尸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鞭墓-辞源3【鞭墓】猶鞭尸。史記一〇〇 季布傳:“夫忌壯志以資敵國,此 伍子胥所以鞭 荆平王之墓也。”轉指爲報仇雪恨。魏書 劉昶等傳史臣曰:“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餘,並潛骸竄影,委命上國。俱稱曉了,咸當任遇,雖有枕戈之志,終無鞭墓之誠。”參見“鞭尸”。
鞭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鞭墓ㄅㄧㄢ ㄇㄨˋbiān mù鞭打墳墓以洩恨。《後漢書.卷三一.蘇章傳》:「子胥雖云逃命,而見用強吳,憑闔廬之威,因輕悍之眾,雪怨舊郢,曾不終朝,而但鞭墓戮屍,以舒其憤,竟無手刃後主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