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
拼音
qīng hā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qīng的字 拼音为hāo的字 拼音为qing的字 拼音为hao的字基础解释
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细裂如丝,有特殊气味。茎、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唐 韩愈《醉留东野》诗:“韩子 稍姦黠,自慙青蒿倚长松。”宋 苏轼《送范德孺》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神麯》:“凡造神麯所以入药……造者专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马蓼、苍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饼。”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天上的星星摆开溜,草原上的青蒿张开手。”详细解释
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细裂如丝,有特殊气味。茎、叶可入药。嫩者可食。也叫“香蒿”。
唐 韩愈 《醉留东野》诗:“ 韩子 稍姦黠,自慙青蒿倚长松。” 宋 苏轼 《送范德孺》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神麯》:“凡造神麯所以入药……造者专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马蓼、苍耳自然汁相混和作饼。” 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诗:“天上的星星摆开溜,草原上的青蒿张开手。”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青蒿-中药大典青蒿
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英)Sweet Wormwood Herb
别名 香蒿、苦蒿、黄蒿。
来源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黄绿色,有臭气。茎直立,具纵条纹,上部分枝。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长4.5~7cm,2~3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线形,宽约0.3mm,先端尖锐,表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无毛或略具细微软毛,有柄;上部叶渐小,无柄。头状花序多数,球形,直径约2mm,具细软短梗,排成圆锥状;总苞片2~3层;花管状,雌花长约0.5mm,两性花长约1mm,黄色;花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圆钝;柱头2裂,裂片先端呈画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0.6mm。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坡、林缘、荒地。产于全国各地。
采制 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化学成分 含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并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青蒿酮、枯敬醛(cuminal)、1,8-桉油精、丁香烯等。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青蒿青蒿ㄑ丨ㄥ ㄏㄠqīnɡhāo植物名。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下部稍木質化,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夏季開花,呈半球形。莖、葉、子實都可以做藥材。也作「香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qīng hāo
1、目的鉴定酉阳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