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
拼音
léi fēng tǎ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éi的字 拼音为fēng的字 拼音为tǎ的字 拼音为lei的字 拼音为feng的字 拼音为ta的字基础解释
亦作“雷峯塔”。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元 方回《三天竺道中》诗:“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清 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春帆竞掠 雷峯塔。”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详细解释
亦作“ 雷峯塔 ”。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
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 元 方回 《三天竺道中》诗:“ 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 ,春帆竞掠 雷峯塔 。” 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雷峰塔-中華語文大辭典雷峰塔雷峰塔ㄌㄟˊ ㄈㄥ ㄊㄚˇléifēnɡtǎ1.位在浙江杭州西湖旁,乃五代吳越王錢俶為其寵妃黃氏所建,是一座八角形、五層的磚木建築。後於西元1924年崩塌,2002年以鋼骨結構重建完成。黃昏時景致甚美,「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即是被法海和尚鎮壓於此塔。2.書名。傳奇劇本。清‧黃圖珌作。三十二齣。取材自明代馮夢龍所輯話本〈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內容描寫許仙與白蛇有前世宿緣,在西湖邂逅,由白蛇、青蛇幻化為白娘子與小青主僕,雙方同舟,借傘留情。後許仙與白娘子成親,屢受牽累,接連獲罪,發配蘇州、鎮江。一日,許仙至金山寺聽法海和尚說法,始悟妻子為妖,遇赦返回杭州,道破白娘子與小青的蛇精身分,讓功力高深的法海收伏兩妖,壓在雷峰寺前。許仙削髮為僧,托缽化緣,建雷峰塔。塔成之日,許仙與法海重登天界。此為目前所見最早的白蛇傳說劇作。又名《白蛇傳》。3.書名。傳奇劇本。清‧方成培作。三十四齣。與黃圖珌所作傳奇頗有不同,增添白蛇與青蛇鬥法、收服青蛇為婢的故事,提升青蛇角色重要性。另創作白娘子開設藥行助許仙營生,因孕錯飲雄黃酒而現形,使許仙驚亡,又不辭辛勞以求南極仙翁讓許仙還陽等情節,塑造白蛇溫婉深情、堅毅善良的形象,然法海和尚不通人情、一心收妖,將許仙誘至金山寺禁閉,迫白娘子與之正面衝突。後白蛇被法海鎮壓於雷峰塔,直至她與許仙之子長大成人,因其子孺慕至誠而被赦登天。此作劇情完整、文辭動人,成為後世搬演白蛇故事的經典。又名《白蛇傳》。
雷峰塔-中国神话大词典雷峰塔
①塔名。清陆次云《湖圩杂记》“雷峰塔”条:“雷峰塔,五代时所建,塔下旧有雷峰寺,废久矣。俗传湖中有青鱼、白蛇之妖,建塔相镇。”按:塔本在今杭州市西湖南夕照山上,五代时钱俶为妃黄氏所建,1924年倾圯。俗云法海建此以镇压白娘子,则为传说之傅会。②剧曲名。最早有明陈六龙《雷峰塔传奇》,约成于万历年间,惜不传(见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其次有清黄图珌《看山阁乐府雷峰塔》及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二种,前者约成于乾隆初年,后者则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均演白娘子、许宣事。二剧现均收入傅惜华编《白蛇传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éi fēng tǎ
1、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