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
拼音
yǎ yá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ǎ的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ya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指通行的标准语。 2.正确的话;有道理的话。详细解释
雅正之言。古时指通语,同方言对称。
《论语·述而》:“《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杨伯峻 注:“雅言,当时中国所通行的语言。” 刘师培 《文章源始》:“言之文者,纯乎雅言者也。”自注:“ 仪徵 阮氏 曰:‘雅言者,犹今官话也。“雅”与“夏”通,“夏”为中国人之称,故“雅言”即中国人之言。’”
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北史·魏纪二·太武帝》:“ 萧何 之对,非雅言也。”
高雅的言辞。
唐 孟郊 《同溧阳宰送孙秀才》诗:“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 清 章学诚 《方志立三书议》:“史之为道也,文士雅言,与胥吏簿牘,皆不可用;然捨是二者,则无所以为史矣。” 陈毅 《开国小言》诗:“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雅言-中華語文大辭典雅言丨ㄚˇ 丨ㄢˊyǎyán1.古代通用語,相當於現在大陸的普通話和臺灣的國語。[例]官場講~。2.〈書〉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例]陛下亦宜自課,以咨諏善道,察納~(《文選‧諸葛亮‧出師表》)。
雅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雅言yǎyán
名
①古代指通行的标准语。
②书正确的话;有道理的话。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yǎ yán
1、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ǎ yán
1、[国语]guó yǔ
1.由历史形成并由政府规定的一种标准化的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是国家在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使用的语言。中国的国语现通称普通话。 2.书名。相传春秋时左丘明著。二十一卷。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反义词
yǎ yán
1、[方言]fāng yán
一种语言在不 同地方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分支。通行于一定的地区内。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