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台
拼音
péi tá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éi的字 拼音为tái的字 拼音为pei的字 拼音为tai的字基础解释
臣之臣,末等奴隶。泛指微贱罪隶。《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臺也。”宋 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仆臣台义》:“僕则三代奴戮,今罪人为奴矣。谓之臺者,罪人为奴又逃亡,復获之则为陪臺。”详细解释
臣之臣,末等奴隶。泛指微贱罪隶。
《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臺也。”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斋》:“ 魏王 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仆臣台义》:“僕则三代奴戮,今罪人为奴矣。谓之臺者,罪人为奴又逃亡,復获之则为陪臺。”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陪台-中国历史辞典台,我国古代最低等的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春秋时列入“人有十等”中的第十等。陪台,谓役于仆隶之人。《左传·昭公七年》:“若从有司,是无所执逃臣也;逃而舍之,是无陪台也”。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卷十六引韦昭《国语》注:“臣之臣为陪。”参见“台”。
同: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