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榻
拼音
chén fān tà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én的字 拼音为fān的字 拼音为tà的字 拼音为chen的字 拼音为fan的字 拼音为ta的字基础解释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详细解释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诗:“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陈蕃榻-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陈蕃榻
【出典】 《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穉传》: “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穉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又,《后汉书》卷五十六《陈蕃传》:“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又,张九龄诗《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又,李白诗《寄崔侍御》:“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谁登谢朓楼。”
【释义】 陈蕃为乐安太守时,为郡人周璆特设一榻;为南昌太守时则为徐穉特设一榻。但陈蕃与徐穉交往的故事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更大。诗人屡用“悬榻”、“陈蕃榻”典故。
【例句】 ①着几条坐木做陈蕃榻,谢尊官肯把荒场降。(杨立斋套曲〔般涉调·哨遍〕,〔七煞〕)这里把戏棚子中的坐具比作“陈蕃榻”,无非是对戏棚的赞扬,对看客的美誉,并且含有调侃的意味。②比周公不握发,比陈蕃不下榻。(王子一杂剧《刘晨阮肇误人桃源》第一折〔后庭花〕)刘晨唱词,说当官的不学陈蕃下榻,结交高士。③俺乞化先生左右难,来寻你下榻陈蕃。(马致远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二折〔梁州第七〕)吕洞宾把郭马儿比作敬贤的陈蕃,显然有调侃之意。④赤紧的世途难,主人悭,那里也握发周公,下榻陈蕃。(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第一折〔鹊踏枝〕)王粲感叹世上很少有陈蕃那样敬贤的人。
陈蕃榻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稚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唐李白《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清孙枝蔚《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陈蕃榻,把卷如登杜甫堂。”亦省作“陈榻”。
●唐窦巩《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诗:“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