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骥尾
拼音
fù jì wě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ù的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wěi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附骥尾-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附骥尾陪骥尾
【出典】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
【释义】 《史记》以苍蝇附骥尾得致千里比喻颜回因孔子而出名,后世因以“附骥尾”或“陪骥尾”比喻借助攀附名人而扬名,常用作自谦之词。
【例句】 ①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温庭筠《题李卫公诗二首》其二6765)这里以“附骥尾”为喻,谓李卫公显赫一时,被人攀附。②若向云衢陪骥尾,直须天畔落旄头。(李咸用《和彭进士感怀》7409)这里的“陪骥尾”指追随彭进士,是作者自谦之辞。③千里江山陪骥尾,五更风水失龙鳞。(张曙《下第戏状元崔昭纬》7923)这里活用“苍蝇附骥尾”典,借以比喻自己与崔氏同来应试,意含自嘲。
附骥尾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
●《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索隐:“按: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彰也。”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汉皇甫规深以不与党人为耻,数子碌碌,乃获附骥尾。”后常用为自谦的套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苗生》:“苗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掷地曰:‘闻诸君登临,敬附骥尾。’”亦省作“附尾”、“附骥”。
●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扳龙不待翼,附骥绝尘冥。”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二:“痴蝇思附尾,惊鹤畏乘轩。”
●明何景明《送崔氏》诗之三:“结发与君友,附骥思一鸣。”
●《红楼梦》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
出处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引证
故事
造句
fù jì wěi
1、俟破贼立功,庶可附骥尾以成名耳。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