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知
拼音
wén zh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wén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wen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1.听说;知道。《书·胤征》:“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唐 韩愈《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茅盾《雨天杂写之五》:“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宋 叶适《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则闻而知之。”清 颜元《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秦牧《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详细解释
听说;知道。
《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见闻;知识。
《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闻知-汉语大词典闻知1.听说;知道。
●《书·胤征》:“羲和尸厥官,罔闻知。”
●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雨天杂写之五》:“苻坚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吕光带兵打龟兹国,‘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
●《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历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叶适《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清颜元《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孔孟,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wén zhī
1、[知晓]zhī xiǎo
知道;晓得。
2、[听闻]tīng wén
指听的活动或听到的内容:以广~。耸人~。
3、[了解]liǎo jiě
1.知道得清楚:只有眼睛向下,才能真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打听;调查:先去~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