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鱼符
拼音
tóng yú f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óng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tong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铜符”、“铜鱼”。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唐 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宋 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清 姚鼐《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详细解释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铜鱼符-辞源3同:銅魚符
铜鱼符-汉语大词典铜鱼符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
●《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
●《说郛》卷二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佩之。”亦省作“铜符”、“铜鱼”。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诗:“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程大昌《演繁露·罢太守铜鱼》:“唐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周玄宗显德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姚鼐《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发白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