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色
拼音
jīn shēng yù s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n的字 拼音为shēng的字 拼音为yù的字 拼音为sè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 拼音为sheng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se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金:指钟。
声: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色: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
词典解释
金声玉色-汉语大词典金声玉色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尚书大传》卷四:“天下诸侯之悉来进受命于周,而退见文武之尸者,千七百七十三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汉刘桢《鲁都赋》:“彼齐﹝鲁﹞诸儒,皆绘弁端衣,散佩垂绅,金声玉色,温故知新。”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亦作“金声玉服”。
●《墨子·经说上》:“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孙诒让间诂:“玉服,即佩服之玉……言其实充美则见于外者,若金声玉服之昭著,即所谓荣也。”
金声玉色
【拼音】:jīn shēng yù sè
解释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示例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久而弥彰。”
近义词
金声玉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
引证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明-顾璘--《祭王履吉文》:嗟嗟履吉,弱岁多文,金声玉色,四国流闻。
清-徐釚--《傅浣岚文集序》:前后所作,皆从政事之余发为文章,宜其有金声玉色,如麒麟之吐光华,凤凰之中律吕,彬彬乎,郁郁乎,为盛世之音也已。
故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明-顾璘--《祭王履吉文》:嗟嗟履吉,弱岁多文,金声玉色,四国流闻。
清-徐釚--《傅浣岚文集序》:前后所作,皆从政事之余发为文章,宜其有金声玉色,如麒麟之吐光华,凤凰之中律吕,彬彬乎,郁郁乎,为盛世之音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