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
拼音
cǎi q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ǎi的字 拼音为qǔ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 拼音为qu的字基础解释
1.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守势。~紧急措施。 2.取:~指纹。详细解释
搜集选取;采用。
《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采伐;采摘;开采。
《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水浒传》第九八回:“ 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 、 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择取;选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 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采取-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採取
采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採取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cǎi qǔ
1、对那件事,有理方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
2、只要给自已带来信心,采取一些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3、采取行动虽不见得能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却注定快乐不起来。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5、激励别人采取行动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告诉他一个真实的故事。
6、固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足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尽无满足的结果而言。
7、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
8、只有毅力才能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是来源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而需要的手段。
9、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10、国家采取非常手段打击毒品犯罪。
11、对贫困地区,国家采取补助形式进行扶贫。
12、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可以降低危险的发生。
13、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持物价的稳定。
14、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15、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定物价。
16、帮助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和风细雨的态度,不能搞倾盆大雨。
17、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同学们过重的学习负担。
18、市场竞争要遵守规则,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
19、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0、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
2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cǎi qǔ
1、[采纳]cǎi nà
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群众意见。
2、[接纳]jiē nà
1.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他被~为工会会员。展览会每天~上万人参观。 2.采纳:他~了大家的意见。
3、[采用]cǎi yòng
认为合适而使用:~新工艺。~举手表决方式。那篇稿子已被编辑部~。
4、[拔取]bá qǔ
选择录用:~人才。
5、[选择]xuǎn zé
挑选:~对象。~地点。
6、[选拔]xuǎn bá
挑选(人才):~赛。~运动员。~基层干部。
7、[选用]xuǎn yòng
选择使用或运用:~人才。~资料。
8、[选取]xuǎn qǔ
挑选采用:~一条近路。经过认真考虑,他~了在职学习的方式。
反义词
cǎi qǔ
1、[放弃]fàng qì
丢掉(原有的权利、主张、意见等):~阵地。工作离不开,他只好~了这次进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