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水使者
拼音
dōu shuǐ shǐ zhě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ōu的字 拼音为shuǐ的字 拼音为shǐ的字 拼音为zhě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 拼音为shui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 拼音为zhe的字基础解释
西汉末哀帝省都水使。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都水使者-中国历史辞典官名。秦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汉书·百官公卿表》王先谦补注:“都,总也,谓总治水之工,故曰都水。”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和三辅,皆设此官。汉武帝以都水官多,乃置左、右都水使者为统率。东汉至南北朝废置不常。隋、唐、宋的都水监亦以使者为长官。
都水使者
官名。秦有都水长、丞,掌管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西汉治水之官,原来分散在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各部门,官名都叫都水长、丞。武帝始设左右都水使者,总领水官。西汉末哀帝省都水使者。东汉改置河堤谒者。西晋置都水台,主官即称使者,以河堤谒者为都水台属官。南朝宋一度改都水使者为水衡令。梁、陈时称大舟卿,为十二卿之一。官秩在列卿中最低,为九班(太常卿最高,为十四班)。北朝也有都水台、都水使者。隋官署名与官名都称都水监,后又改官名为都水使者。唐同,使者官秩,隋从五品,唐正五品上。后宋、辽、金、元都有都月监,官名不称使者。参见“都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