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拼音
dū sh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ū的字 拼音为shì的字 拼音为du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
大城市。详细解释
都城中的集市。
《汉书·王嘉传》:“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药而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尝於都市遇铁灯臺,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和珅 柄国时,其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城市。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 北平 虽然作了几百年的‘帝王之都’,它的四郊却并没有受过多少好处。一出城,都市立刻变成了田野。” 艾芜 《人生哲学的第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都市-中華語文大辭典都市ㄉㄨ ㄕˋdūshì大城市。[例]~更新|~計畫|~風光。
都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都市ㄉㄨ ㄕˋdū shì都會都會、都邑都邑、城市城市鄉下鄉下、鄉村鄉村人口密度較高、工商交通發達的地區。居民的職業多元化,以農、林、漁、牧業以外的職業為主,並設有正式的行政組織,以維持較高水準的公共建設和服務。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ū shì
1、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鳞次栉比。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dū shì
1、[都邑]dū yì
1.城市。《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畴 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 畴 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梁启超《新民议·禁早婚议》:“其居於山谷鄙野者,婚嫁之年,必视都邑之民较早。” 2.指京城,京都。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都邑旧亦然。后都邑独五夜。”清 顾炎武《北岳辨》:“故 吴宽 以为帝王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
2、[城市]chéng shì
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类聚居地。与乡村相比,占地规模大,人口数量大、密度高。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农村”相对。
3、[都会]dū huì
3、[都会]dōu huì
〈名〉都市。
〈副+动〉完全会,全部会。
反义词
dū shì
1、[乡村]xiāng cūn
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
2、[田园]tián yuán
田地和园圃,借指农村:~之乐。~风光。~诗人。
3、[乡下]xiāng xia
乡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