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
拼音
dū wè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ū的字 拼音为wèi的字 拼音为du的字 拼音为wei的字基础解释
1.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 2.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 3.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史记.项羽本纪》详细解释
官名。
战国 时始置。 秦 灭六国,遂以其地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军略低的武官。
官名。
汉景帝 时改 秦 之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 武帝 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有水衡都尉;执行临时职务的有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设。
官名。
唐 代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皆勋官。
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复姓。
汉 有 都尉朝 。见《汉书·孔安国传》。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都尉-中華語文大辭典都尉都尉ㄉㄨ ㄨㄟˋdūwèi職官名:1.戰國時趙、魏、秦等國設置,地位略低於將軍。秦、漢為高級武官,或冠以某種名號,如車騎都尉等。魏、晉名號極繁,地位漸低。唐代有折衝都尉、果毅都尉,為諸衛府所轄折衝府正副長官。金正大年間,改原各路統兵官總領使為都尉,統兵不下萬人。2.執行特定職務的專職官員。如西漢時的水衡都尉、駙馬都尉。3.郡軍事長官。西漢景帝中元二年(148B.C.)把郡尉改名為都尉,協助太守掌管軍事、維護治安。後代多設置。唐代罷。4.少數民族地區長官。如漢代設置屬國都尉。5.唐、宋、金、元、明,武臣勛官等級,次於將軍,高於騎尉,有輕車都尉等。
都尉-中国历史辞典官名。(1)战国时始置,比将军略低的武官。(2)西汉景帝时改郡尉为都尉,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武帝时又置关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职中亦有称都尉者,如水衡都尉。东汉光武帝时废,但在镇压农民起义时,或临时设置;与少数民族邻接的郡亦间有设置。(3)都尉亦为临时执行某种职务者之官名,如汉武帝时所设搜粟都尉、协律都尉等。此外,唐宋勋官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称号。清代则三四品武职之阶官亦以都尉为称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dū wèi
1、这位都尉大人轻车简从,身边只有四个小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