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宋聋
拼音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èng的字 拼音为zhāo的字 拼音为sòng的字 拼音为lóng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拼音为zhao的字 拼音为song的字 拼音为long的字基础解释
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详细解释
- 【解释】: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 【出自】:《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
- 【示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按字解释
郑:郑国。
昭:清楚;明白。
宋:宋国。
聋:愚昧;不明事理。
词典解释
郑昭宋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鄭昭宋聾
郑昭宋聋-中华成语大词典郑昭宋聋
【拼音】: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解释
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出处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
示例
~,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王派申舟到齐国去缨聘告诫他不要从宋国经过,又派公子冯到晋国应聘要他不要从郑国经过。申舟因为孟诸之役而得罪宋国,他说:“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楚王说:“杀女,我伐之。”到了宋国,宋人拦住申舟并杀了他
出处
《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引证
近代-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故事
近代-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造句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1、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