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名
拼音
yí mí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í的字 拼音为míng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拼音为ming的字基础解释
1.谓遗弃名位。三国 魏 曹植《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满歌行》宋 郭茂倩 题解:“庄周 遗名,名垂千载。”明 何景明《赠君采效何逊作》诗之三:“违俗势靡合,遗名跡自超。” 2.谓留传名声。《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回目:“谈官况令尹弃官,乱著书遗名被駡。” 3.垂留后世之名声。《文选·班固<幽通赋>》:“保身遗名,民之表兮。”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人生能保其身,死有遗名,民之表也。”晋 陆机《日重光行》:“日重光,身殁之后无遗名。”元 倪瓒《至正十三年三月四日同章炼师过张先生》诗:“自许才名今独步,身后遗名将谁託。”详细解释
谓遗弃名位。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满歌行》 宋 郭茂倩 题解:“ 庄周 遗名,名垂千载。” 明 何景明 《赠君采效何逊作》诗之三:“违俗势靡合,遗名跡自超。”
谓留传名声。
《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回目:“谈官况令尹弃官,乱著书遗名被駡。”
垂留后世之名声。
《文选·班固<幽通赋>》:“保身遗名,民之表兮。”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人生能保其身,死有遗名,民之表也。” 晋 陆机 《日重光行》:“日重光,身殁之后无遗名。” 元 倪瓒 《至正十三年三月四日同章炼师过张先生》诗:“自许才名今独步,身后遗名将谁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遗名-汉语大词典遗名1.谓遗弃名位。
●三国魏曹植《七启》:“予闻君子不遯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满歌行》宋郭茂倩题解:“庄周遗名,名垂千载。”
●明何景明《赠君采效何逊作》诗之三:“违俗势靡合,遗名迹自超。”
2.谓留传名声。
●《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上以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回目:“谈官况令尹弃官,乱著书遗名被骂。”
3.垂留后世之名声。
●《文选·班固<幽通赋>》:“保身遗名,民之表兮。”
●李善注引曹大家曰:“言人生能保其身,死有遗名,民之表也。”
●晋陆机《日重光行》:“日重光,身殁之后无遗名。”
●元倪瓒《至正十三年三月四日同章炼师过张先生》诗:“自许才名今独步,身后遗名将谁托。”
遗名去利
【拼音】:yí míng qù lì
解释
指丢弃名位和利益。
出处
唐·卢肇《宜州新兴寺碑铭》:“但学者不能窒欲攘贪,遗名去利。”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争权夺利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