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拼音
dào jiā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ào的字 拼音为jiā的字 拼音为dao的字 拼音为jia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道家-中華語文大辭典道家道家ㄉㄠˋ ㄐ丨ㄚdàojiā先秦時期的一個學術流派。以老子、莊子關於「道」的學說為中心,主張尊天道,去作偽,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有辯證法和無神論的因素。主要著作有《老子》、《莊子》等。
道家 -中国文化史辞典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學派。西漢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旨》稱之為道德家,《漢書·藝文志》始稱道家,列為“九流”之一。道家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天道自然無為,“道法自然”,人效法道,提倡清靜無為,順其自然。政治上倡導“小國寡民”、“無為而治”。主張“齊物”論,認為“萬物一體”,無是無非,物我兩忘,即可逍遙自在。並主張“絕仁棄義”,故與儒、墨兩家相對立。春秋末年的老子(李耳)是道家的創始者,後來的楊朱派的“全性葆真”說,宋鈃、尹文派的“情欲寡淺”說,都與老子觀點相近,稱為道家別派。道家到莊子(莊周)時與儒、墨鼎足而三。後來又與名、法兩家結合,成為黃老之學。魏晉時期的玄學,則以道釋儒,促成儒道融合。佛教傳入中國,學者用老莊之學釋佛典,促成釋道合流。西漢以後,曆代封建統治者雖以儒學為尊,但道家作為儒家學說的重要補充,亦被廣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