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廱
拼音
pì yō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ì的字 拼音为yōng的字 拼音为pi的字 拼音为yong的字基础解释
即辟雍。《诗·大雅·灵台》:“於论鼓鐘,於乐辟廱。”《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文选·潘岳<闲居赋>》:“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縈映,圆海迴渊。”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明堂辟廱,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徽宗 创立辟廱,增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舍生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教养于太学;外舍生三千人,教养于辟廱。”清 陈鳣《对策》卷一:“又有学宫等俱在城中,而别建明堂、辟廱於郊外,以存古制,如祭天之坛,冠冕之市也。”参见“辟雍”。详细解释
即辟雍。
《诗·大雅·灵台》:“於论鼓鐘,於乐辟廱。”《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廱,诸侯曰頖宫。”《文选·潘岳<闲居赋>》:“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縈映,圆海迴渊。”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明堂辟廱,水四周於外,象四海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 徽宗 创立辟廱,增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舍生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教养于太学;外舍生三千人,教养于辟廱。” 清 陈鳣 《对策》卷一:“又有学宫等俱在城中,而别建明堂、辟廱於郊外,以存古制,如祭天之坛,冠冕之市也。”参见“ 辟雍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辟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辟廱ㄅㄧˋ ㄩㄥbì yōng古時天子所設的大學。位於京城國子監內,為一圓形建築物,四周環水,象徵教化流行。《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漢書.卷一二.平帝紀》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辟廱者,象璧圜,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作「辟雍」、「廦廱」。
辟廱-辞源3【辟₂廱】周王朝爲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亦爲大射行禮之處。辟,通“璧”。詩 大雅 靈臺:“於論鼓鍾,於樂辟廱。”一説 文王離宮名。參見“辟₂雍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