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脩
拼音
jiǎn xi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iǎn的字 拼音为xiū的字 拼音为jian的字 拼音为xiu的字基础解释
1.传说中 伏羲氏 之臣。古贤者。《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 蹇脩 以为理。”王逸 注:“蹇脩,伏羲氏 之臣也……言己既见 宓妃,则解我佩带之玉,以结言语,使古贤 蹇脩 而为媒理也。”一说“蹇脩”谓以钟磬声乐为媒使。章炳麟《菿汉闲话》:“案上古人物,略具《古今人表》,不见有 蹇脩 者。此盖以上有 宓妃,故附会言之耳。今谓蹙脩为理者,谓以声乐为使。如《司马相如传》所谓以琴心挑之。《释乐》徒鼓鐘谓之修,徒鼓磬谓之蹇。则此蹇脩之义也。古人知音者多,荷蕢野人,闻击磬而叹有心。鐘磬可以喻意明矣。” 2.指媒妁。晋 郭璞《游仙诗》之二:“灵妃 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明 杨珽《龙膏记·酬咏》:“你若肯做 灵妃,冰夷 也不辞做蹇修之使。”黄节《七夕园坐夜归同菑叟》诗:“万鸦顿尽成寥廓,众女方怜託蹇修。”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蹇脩-辞源3【蹇脩】楚辭 屈原 離騷:“吾令 豐隆乘雲兮,求 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 蹇脩以爲理。”注:“蹇脩,伏羲之臣也。理,分理也,述禮意也。……使古賢 蹇脩而爲媒理也。”後謂媒妁曰蹇脩,本此。文選 晉 郭景純(璞)遊仙詩之二:“靈妃顧我笑,粲然啓玉齒。蹇脩時不存,要之將誰使?”也作“蹇修”。聊齋志異 辛十四娘:“生不忘蹇修,翼日,往祭其墓。”
蹇脩-典故小词典本为伏羲之臣。屈原《离骚》有请他为媒之说, 后世因称媒人为“蹇脩( j iǎn xiū)”。
〔出典〕战国楚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 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以结言兮, 吾令蹇脩以为理。”( 理: 使者,媒人。)
〔用例一〕《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生不忘蹇脩,翌日,往祭其墓。”
〔用例二〕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八:“永日徒离忧, 临风怀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