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
拼音
tà xuě xún mé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à的字 拼音为xuě的字 拼音为xún的字 拼音为méi的字 拼音为ta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 拼音为xun的字 拼音为me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踏:踩。
雪:寒冷天天空落下的白色晶体,多为六角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降至0℃以下凝结而成的。
寻:找,搜求(连–找、–觅)。
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浓,果实味酸。
词典解释
踏雪寻梅-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踏雪寻梅(灞桥驴背)
【出典】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唐相国郑棨)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处何以得之。’”
又,可参明·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 又,钟嗣成《录鬼簿》“马致远”条,著录有《踏雪寻梅》杂剧,题目作: “春献赋攀蟾宫桂,冻吟诗踏雪寻梅”,剧已佚。
【释义】 有人以为元剧中踏雪寻梅为孟浩然故事。也有以为是杜甫事。但以孟浩然故事为多。
【例句】 ①孟襄阳,兴何狂,冻骑驴灞陵桥上。(马致远[双调·拨不断])孟襄阳即孟浩然,此处以踏雪寻梅为浩然事。②不避风寒,将诗寻觅,笑襄阳老子痴。(张养浩[中吕·朝天曲] 《冬》)用孟襄阳踏雪寻梅典故描绘冬天景色。③杜甫,自苦,踏雪寻梅去,吟肩高耸冻来驴,迷却前村路。(薛昂夫[中吕·朝天曲])这一小令以踏雪寻梅为杜甫故事,可能薛昂夫有误。④探梅千百番,家童懒,灞桥驴背寒。(张可久[南吕·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用踏雪寻梅典故,把王公实比作孟浩然。⑤瞥见游春杜甫,只疑是寻梅浩然。(王仲之[中吕·普天乐]《春日多雨》)此处以“游春杜甫”与“寻梅浩然”对仗,比喻西湖游人在初春雨雪天气中的雅兴。元范康著《曲江池杜甫游春》杂剧,已佚,小令用此故事。⑥自休官懒上长安道,但探梅常过灞陵桥。(汪元亨[正宫·醉太平]《警世》)此写隐居后探幽寻胜,陶醉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情趣。长安道喻仕途。⑦休强波,灞陵桥踏雪寻梅客。(马致远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第一折[金盏儿])白乐天带着孟浩然、贾浪仙来访裴兴奴,“踏雪寻梅客”即指孟浩然。⑧这其间寻梅的意懒,访戴的心灰。(关汉卿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二折[梁州])形容大雪,连踏雪寻梅的人都冷得提不起雅兴。
同:踏雪尋梅
出处
引证
宋-孙光宪-卷七-《北梦琐言》: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元-费唐臣-第二折-《贬黄州》:为不学乘桴浮海鸱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
明-佚名-第二十回-《金瓶梅词话》:知你许久不曾进里边看桂姐,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他望去。
现代-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县考的杂碎》:“风兜”是一种呢制的风帽,普通多用红色呢,下连肩背,前面包住两颊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寻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样。
故事
宋-孙光宪-卷七-《北梦琐言》: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元-费唐臣-第二折-《贬黄州》:为不学乘桴浮海鸱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
明-佚名-第二十回-《金瓶梅词话》:知你许久不曾进里边看桂姐,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他望去。
现代-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县考的杂碎》:“风兜”是一种呢制的风帽,普通多用红色呢,下连肩背,前面包住两颊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寻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