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阅
拼音
mào yu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mào的字 拼音为yuè的字 拼音为mao的字 拼音为yue的字基础解释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详细解释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
《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 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貌阅-中国历史辞典隋代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隋政府为加强对人民的搜括,严防脱漏户口和隐瞒年龄,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公元585 年)命州县貌阅,即“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并规定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大功(堂兄弟)以下皆令另立户籍,以防隐匿。计搜得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大业五年(609 年)采用裴蕴建议,再度貌阅,规定户口有一人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计搜得壮丁二十万三千,人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同:貌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