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媚
拼音
chǎn mè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ǎn的字 拼音为mèi的字 拼音为chan的字 拼音为mei的字基础解释
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上司。羞于~。详细解释
亦作“讇媚”。奉承讨好。
《后汉书·袁绍传》:“何意凶臣 郭图 ,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太子少保 薛稷 、 雍州 长史 李晋 、中书令 崔湜 、 萧至忠 、 岑羲 等,并外饰忠鯁,内藏諂媚。” 清 焦循 《刻<诗品>序》:“嗟乎,诗道之弊也,用以充逢迎,供讇媚,或子女侏儒之间,导淫教乱,其人虽死,其害尚遗。”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好殷勤啊!离多远看见,就满脸堆起笑纹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谄媚地打着招呼。”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谄媚-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諂媚
谄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谄媚chǎnmèi
动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上司|羞于~。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chǎn mèi
1、故事里的那个大奸臣一副谄媚的模样,实在令人生厌。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chǎn mèi
1、[奉承]fèng cheng
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话。
2、[阿谀]ē yú
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奉承。~曲从。
3、[谄谀]chǎn yú
为了讨好,卑贱地奉承人;谄媚阿谀:~之态,令人齿冷。
4、[夤缘]yín yuán
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5、[巴结]bā jie
1.趋炎附势,奉承讨好:~上司。 2.努力;勤奋:他工作一直很~。
6、[献媚]xiàn mèi
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某种姿态或举动:~取宠。
7、[逢迎]féng yíng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百般~。阿谀~。
8、[谀媚]yú mèi
奉承献媚。
9、[趋附]qū fù
迎合依附:~权贵。
10、[趋奉]qū fèng
趋附奉承:阿谀~。
11、[趋承]qū chéng
1.亦作“趍承”。指就教,接受教益。宋 王安石《谢林中舍启》:“顾惟幸会之多,曾是趍承之晚。”宋 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未卜趋承,更增慕恋。”清 赵翼《谒补山制府奉呈》诗:“趋承能不心倾尽,半为勋高半谊敦。” 2.侍奉;侍候。明 张居正《元日望阙》诗:“北闕朝元忆往年,趋承长在日华边。”《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初日还强勉趋承,以后打熬不过,半眠半起。”《清史稿·世祖纪二》:“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 3.趋附奉承。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迨至 政 宣 间,一时权倖皆自此进,气燄赫然,都总管反趋承之不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同父 挥金如土,毫无恡澁。妓家见他如此,百倍趋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你想,督办要娶姨太太,那一个不趋承巴结?” 4.引申为迎合。李大钊《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12、[迎阿]yíng ā
逢迎阿谀。
13、[讨好]tǎo hǎo
1.迎合别人,取得别人的欢心或称赞:~卖乖。你用不着讨他的好。 2.得到好效果(多用于否定式):费力不~。
14、[媚骨]mèi gǔ
比喻谄媚阿谀的品性:奴颜~。
反义词
chǎn mèi
1、[挖苦]wā ku
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有意见就直说,不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