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鼎鼐
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tiáo的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dǐng的字 拼音为nài的字 拼音为tiao的字 拼音为he的字 拼音为ding的字 拼音为na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调:搭配均匀,配合适当。
和:相安,谐调。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鼐:大鼎。
词典解释
调和鼎鼐-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調和鼎鼐
调和鼎鼐-中华成语大词典调和鼎鼐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
解释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示例
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燮理阴阳。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宾语;多指宰相职责
出处
引证
唐-杜甫--《上书左丞相十二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明-徐元--《八义记》: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
元-郑德辉-四折-《王粲登楼》:你道是位列三台,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丞相府气昂昂。
清-陶贞怀-一回-《天雨花》: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
元-佚名-第二折-《连环计》: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元-郑光祖-二折-《老君堂》: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
故事
唐-杜甫--《上书左丞相十二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明-徐元--《八义记》: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
元-郑德辉-四折-《王粲登楼》:你道是位列三台,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丞相府气昂昂。
清-陶贞怀-一回-《天雨花》: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
元-佚名-第二折-《连环计》: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元-郑光祖-二折-《老君堂》: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