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求无已
拼音
zhū qiú wú yǐ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ū的字 拼音为qiú的字 拼音为wú的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zhu的字 拼音为qiu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诛求:苛求,榨取。
无已:没有个完。
词典解释
诛求无已-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誅求無已
诛求无已-中华成语大词典诛求无已
【拼音】:zhū qiú wú yǐ
解释
诛求:需索;已:停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示例
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近义词
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
反义词
廉政自守、两袖清风
语法
作谓语、分句;指贪心不足
英文
make endless exorbitant
出处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
清-陆陇其--《灵寿志论》:官雇与民雇殊,而游惰之民充役则一。且官雇则有定额,民雇则诛求无已。
近代-黄节--《与刘师培书》:强邻在旁,诛求无已。我能以赂免讨耶?邻能遍赂,民亦能遍赂耶?
现代-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唐-郄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比年皆旁劳州县,长度公钱,诛求无时,不给其用。
宋-包拯--《孝肃包公奏议·七·请出内库钱帛往逐路籴粮草》:况财用一出民间,当今之际,切在安而勿扰之。安之之道,惟在不横赋,不暴役。若诛求不已,则大本安所固哉!
元-揭侯斯--《揭曼硕诗集·三·奉送全平章赴江西》:况复兵饥接,仍闻疫疠缠,诛求殊未已,蟊贼转相挺。
故事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群臣畏恐,莫敢尽忠。
清-陆陇其--《灵寿志论》:官雇与民雇殊,而游惰之民充役则一。且官雇则有定额,民雇则诛求无已。
近代-黄节--《与刘师培书》:强邻在旁,诛求无已。我能以赂免讨耶?邻能遍赂,民亦能遍赂耶?
现代-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唐-郄昂--《岐邠泾宁四州八马坊颂碑》:比年皆旁劳州县,长度公钱,诛求无时,不给其用。
宋-包拯--《孝肃包公奏议·七·请出内库钱帛往逐路籴粮草》:况财用一出民间,当今之际,切在安而勿扰之。安之之道,惟在不横赋,不暴役。若诛求不已,则大本安所固哉!
元-揭侯斯--《揭曼硕诗集·三·奉送全平章赴江西》:况复兵饥接,仍闻疫疠缠,诛求殊未已,蟊贼转相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