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
拼音
pì yù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ì的字 拼音为yù的字 拼音为pi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详细解释
亦作“ 譬諭 ”。比喻。
《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淮南子·要略》:“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断短为节,以应小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如《庄子》,是从譬喻来説,且卒章不説心字,故令人卒看难晓也。” 秦牧 《花城·思想和感情的火花》:“人们把牡丹譬喻为‘木芍药’,把芍药譬喻为‘草牡丹’,把煤譬喻为‘黑色的金子’。”
晓譬劝喻。
《北齐书·魏收传》:“帝曾游 东山 ,敕 收 作詔,宣扬威德,譬喻 关 西。”《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父母家因其年少,去后日长,劝他改嫁。叔公 丘大胜 ,也叫阿妈来委曲譬喻他几番。那 邵氏 心如铁石,全不转移。” 王闿运 《储玟躬传》:“其年遭父丧,在乡譬喻州人,积穀设义仓,以待非常。”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譬喻-中華語文大辭典譬喻譬喻ㄆ丨ˋ ㄩˋpìyù1.一種修辭法。用某些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喻想要說的另一事物。可分為明喻、隱喻、借喻等。如宋‧周敦頤〈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用「君子者」來譬喻「蓮」。2.比喻;比方。
譬喻-辞源3【譬喻】比喻。喻,亦作“諭”。荀子 非十二子:“辯説譬諭,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姦説。”淮南子 要略:“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則無以推明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pì yù
1、[比方]bǐ fang
1.用容易明白的甲事物来说明不容易明白的乙事物:他坚贞不屈的品德,可用四季常青的松柏来~。 2.指用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的行为:打~。这不过是个~。 3.比如:郊游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谁带队、谁开车,等等。 4.表示“假如”的意思:他的隶书真好,~我求他写一副对联儿,他不会拒绝吧?
2、[比如]bǐ rú
举例时的发端语:有些问题已经作出决定,~招多少学生,分多少班,等等。
3、[例如]lì rú
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下面就是例子:田径运动的项目很多,~跳高、跳远、百米赛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