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符
拼音
yán xíng bù f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xíng的字 拼音为bù的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 拼音为bu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详细解释
- 【解释】: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出自】:《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示例】:无论怎样~,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按字解释
言行:言语和行为。
不符:不相合。
词典解释
言行不符-中华成语大词典言行不符
【拼音】:yán xíng bù fú
解释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出处
《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示例
无论怎样~,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近义词
言行不一
反义词
言行一致、言行相符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出处
《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引证
南宋-朱子-卷九-《日讲四书解义》:若使名不当其实,则发号施令称谓之间,必有碍而言不顺矣。言既不顺,则名实相违,言行不符,政务之施,如何得成?
现代-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现代-郭沫若-三幕-《屈原》:你的意思是说先生言行不符了?
近代-蔡东藩--《两晋演义》:此时想又换过一天,故前后言行不符。
故事
南宋-朱子-卷九-《日讲四书解义》:若使名不当其实,则发号施令称谓之间,必有碍而言不顺矣。言既不顺,则名实相违,言行不符,政务之施,如何得成?
现代-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现代-郭沫若-三幕-《屈原》:你的意思是说先生言行不符了?
近代-蔡东藩--《两晋演义》:此时想又换过一天,故前后言行不符。
造句
yán xíng bù fú
1、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yán xíng bù fú
1、[言行相诡]yán xíng xiāng guǐ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