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拼音
yán yóu zài ěr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yóu的字 拼音为zài的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you的字 拼音为zai的字 拼音为er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言:说话,说。
犹:如同,好像。
在:处于某种位置。
耳:耳朵。人体五官之一,主听。
词典解释
言犹在耳-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言猶在耳
言犹在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言猶在耳
出处
引证
北朝北齐-魏收-九九-《魏书·李歆传》:(其母尹氏谓歆曰)先王遗令“深慎兵战,保境宁民,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
清-曹寅--《楝亭诗别集·一·秋夜对月忆芥公》:须眉存古道,瓢笠隐行藏。至言犹在耳,别来见新霜。
唐-骆宾王--骆宾王: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清-姚廷遴-上-《历年记》:不料言犹在耳,竟成泡幻。
元-郑德辉-三折-《㑳梅香》:当日先相国临终遗言,道夫人将小姐纳白敏中为婿,为报参军救死之恩,如违我之言,我死不瞑目,言犹在耳。
清-曾朴-七回-《孽海花》:山丘依然,老成凋谢,想着从前乡先辈冯景亭先生见面时,勉励的几句好言语,言犹在耳,而墓木已拱。
现代-陈早春--《我看君宜同志》:她跟我说了很多,现在已记不完全了,只是最后声泪俱下的几句话,至今仍言犹在耳。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过亮者,言犹在耳。
故事
北朝北齐-魏收-九九-《魏书·李歆传》:(其母尹氏谓歆曰)先王遗令“深慎兵战,保境宁民,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
清-曹寅--《楝亭诗别集·一·秋夜对月忆芥公》:须眉存古道,瓢笠隐行藏。至言犹在耳,别来见新霜。
唐-骆宾王--骆宾王: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清-姚廷遴-上-《历年记》:不料言犹在耳,竟成泡幻。
元-郑德辉-三折-《㑳梅香》:当日先相国临终遗言,道夫人将小姐纳白敏中为婿,为报参军救死之恩,如违我之言,我死不瞑目,言犹在耳。
清-曾朴-七回-《孽海花》:山丘依然,老成凋谢,想着从前乡先辈冯景亭先生见面时,勉励的几句好言语,言犹在耳,而墓木已拱。
现代-陈早春--《我看君宜同志》:她跟我说了很多,现在已记不完全了,只是最后声泪俱下的几句话,至今仍言犹在耳。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至今梁、益之民,咨过亮者,言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