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计从
拼音
yán tīng jì có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n的字 拼音为tīng的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cóng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ting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co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言:说。
听:听从(劝告);接受(意见)。
计:主意;策略;计划。
从:顺从;听从。
词典解释
言听计从-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言聽計從
言听计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同:言聽計從
出处
引证
明-杨柔胜--《玉环记·二五·韦皋得真》:[生上](小生)特来投奔李令公,又蒙令公言听计用,遂成大功。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论》: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现代-李六如-第一卷第一章-《六十年的变迁》:晚和觉得昌志比自己想事周到些,不但连声道好,而且从此言听计从,更加信服他。
现代-钱钟书-七-《围城》:鸿渐的猜疑像燕子掠过水,没有停留。孙小姐不但向他求计,并且对他言听计从,这使他够满意了,心里容不下猜疑。
当代-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这些人都是蒋介石耳提面命,言听计从的嫡系。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王嘉祐论寇准入相》:自古贤相,所以能建功业、泽生民者,其君臣相得,皆如鱼之有水,故言听计从,而功名俱美。
清-夏敬渠-一三四回-《野叟曝言》:文恩拗不过,心知事已出奏,天子言听计从,必当允行,只得听其自然,不复再辞。
现代-郭沫若-二十六-《革命春秋·北伐途次》: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
故事
明-杨柔胜--《玉环记·二五·韦皋得真》:[生上](小生)特来投奔李令公,又蒙令公言听计用,遂成大功。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论》: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现代-李六如-第一卷第一章-《六十年的变迁》:晚和觉得昌志比自己想事周到些,不但连声道好,而且从此言听计从,更加信服他。
现代-钱钟书-七-《围城》:鸿渐的猜疑像燕子掠过水,没有停留。孙小姐不但向他求计,并且对他言听计从,这使他够满意了,心里容不下猜疑。
当代-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这些人都是蒋介石耳提面命,言听计从的嫡系。
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王嘉祐论寇准入相》:自古贤相,所以能建功业、泽生民者,其君臣相得,皆如鱼之有水,故言听计从,而功名俱美。
清-夏敬渠-一三四回-《野叟曝言》:文恩拗不过,心知事已出奏,天子言听计从,必当允行,只得听其自然,不复再辞。
现代-郭沫若-二十六-《革命春秋·北伐途次》:邓对于他也就和刘玄德之于诸葛孔明,几几乎是言听计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