褎如充耳
拼音
yòu rú chōng ěr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òu的字 拼音为rú的字 拼音为chōng的字 拼音为ěr的字 拼音为you的字 拼音为ru的字 拼音为chong的字 拼音为er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褎:服饰盛美的样子。
如:像。
充:塞住。
耳:耳朵。
词典解释
褎如充耳-辞源3【褎₂如充耳】詩 邶風 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傳:“褎,盛服也。充耳,盛飾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也。”箋:“充耳,塞耳也。言 衛之諸臣顔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傳 箋不同,後人多從 鄭 箋,用作塞耳不聞之意。明史二三七 田大益傳:“藥石之言,褎如充耳。”
褎如充耳-中华成语大词典褎如充耳
【拼音】:yòu rú chōng ěr
解释
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出处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示例
辄浚巡退缩,即严旨屡颁,~。 ★《明史·汤开远传》
近义词
裒如充耳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出处
引证
清-张廷玉等--《明史·汤开远传》:武臣桀骜恣睢,无日不上条陈,争体统。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褎如充耳。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画廊》:上人太息曰:“迷者不悟,徒费婆心。老衲深受其荼毒,故以笔代舌,言之最悉。今竟褎如充耳,可奈何?”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向者累请于公城守,裒如充耳。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亦已知其难矣。
清-陈仅--《竹林答问》:惟一二失权之士,相与忧国求规,明明大声疾呼,彼在位者,终如充耳也。
唐-张何--《授衣赋》:礼章度数,服制卑崇,鉴羔袖之非类,慎鹬冠之不衷,岂可褎然充耳,不念女工。
故事
清-张廷玉等--《明史·汤开远传》:武臣桀骜恣睢,无日不上条陈,争体统。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褎如充耳。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画廊》:上人太息曰:“迷者不悟,徒费婆心。老衲深受其荼毒,故以笔代舌,言之最悉。今竟褎如充耳,可奈何?”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向者累请于公城守,裒如充耳。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亦已知其难矣。
清-陈仅--《竹林答问》:惟一二失权之士,相与忧国求规,明明大声疾呼,彼在位者,终如充耳也。
唐-张何--《授衣赋》:礼章度数,服制卑崇,鉴羔袖之非类,慎鹬冠之不衷,岂可褎然充耳,不念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