裒刻
拼音
póu kè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óu的字 拼音为kè的字 拼音为pou的字 拼音为ke的字基础解释
掊刻。谓苛敛民财。详细解释
掊刻。谓苛敛民财。
《宋书·晋平剌王休祐传》:“在 荆州 ,裒刻所在,多营财货。”《陈书·后主纪论》:“ 后主 因循,未遑改革,故 施文庆 、 沉客卿 之徒,专掌军国要务,姦黠左道,以裒刻为功。” 宋 叶适 《兵总论二》:“而上下方扬扬然自以为得计,为之治文书,聚财赋,尽用衰世裒刻之术,取於民以啗之而犹不足。”《明史·万士和李汝华等传赞》:“ 李汝华 司邦计,值兵兴餉絀,请帑不应,乃不能以去就争,而权宜取济,遂与裒刻聚敛者同讥。”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裒刻-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裒刻ㄆㄡˊ ㄎㄜˋpóu kè以苛稅聚斂財物。《陳書.卷一.高祖本紀上》:「武林侯蕭諮為交州刺史,以裒刻失眾心。」《南史.卷七〇.循吏傳.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也作「掊克」。
裒刻-辞源3【裒刻】聚斂。指搜刮財物。宋書 文九王 晉平剌王休祐傳:“在 荆州,裒刻所在,多營財貨。”刻,也作“剋”。南齊書 竟陵文宣王子良傳陳時政又啓:“(三 吳)百度所資,罕不自出,宜在蠲優,使其全富。而守宰相繼,務在裒剋,圍桑品屋,以准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