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
拼音
niǎo niǎ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niǎo的字 拼音为niǎo的字 拼音为niao的字 拼音为niao的字基础解释
1.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炊烟~。 2.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垂杨~。 3.形容声音婉转悠扬不绝:余音~。详细解释
亦作“嬝嬝”。
1.轻盈纤美貌。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女。”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
摇曳貌;飘动貌。
《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 金陵 去。” 宋 辛弃疾 《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
吹拂貌。
《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瀟瀟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宋 苏轼 《海棠》诗:“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明 单本 《蕉帕记·寻春》:“听几派笙歌送,渺渺湖山嫋嫋风。”
缭绕貌。
宋 苏轼 《浣溪沙》词:“雾帐吹笙香嫋嫋,霜庭按舞月娟娟。”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卷上:“行处皆有光,亦不类闇夜,每至一处,烟嬝嬝绕恶少年颈。”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口中鼻中,如白云出山,嫋嫋不絶。” 闻一多 《剑匣》:“那炉上注着嬝嬝的篆烟。”
形容香气散发。
宋 苏轼 《赠杜介》诗:“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醉春》:“罗衣惯惹春风,暗觉花香嬝嬝。”
悠扬婉转。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五》:“入云歌嫋嫋,向日妓丛丛。”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餘音嫋嫋,不絶如缕。”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只听得玉河流水韵幽清,犹似《霓裳》嫋嫋声。”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嬝嬝的洞箫。”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袅袅-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裊裊
袅袅-中華語文大辭典同:嫋嫋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niǎo niǎo
1、傍晚,小山村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2、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
3、小村上空升起袅袅炊烟,好像一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阳的照耀下婀娜多姿。
4、笑声像一串银铃丁冬响,半入河风半入云,香雾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远远的传来渐曳渐细的笑声,像扯细的糖丝,袅袅地在空中回旋。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
7、草原上,毡房点点,炊烟袅袅,羊群样晖,马儿嘶鸣。
8、从房屋的烟囱里袅袅地上升着蓝烟,轻淡的影子在雪地上滑过,也像在讲述着什么。
9、傍晚时分,山脚下那个小村落升起了袅袅炊烟。
10、爱情和情歌一样,最高境界是余音袅袅。
11、春天,杨柳袅袅,景色分外动人。
12、春风吹拂,湖水荡漾,垂柳袅袅。
13、珍珠之歌随波荡漾,余音袅袅,终于完全消失。
14、袅袅的歌声从树林深处传来。
15、夏天的荷花,像袅袅婷婷的美女一样,亭亭玉立在池塘中。
16、那遗憾化作余音袅袅,长留心上。
17、思念像一曲余音袅袅的萧声。
18、草原上歌声不绝,余音袅袅。
19、钟声悠扬,余音袅袅,余韵无穷。
20、她袅袅婷婷向花园走去。
21、在课之尾设疑,让学生感到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无穷。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niǎo niǎo
1、[褭褭]niǎo niǎo
1.亦作“裊裊”。摇曳不定貌。 2.纤长柔美貌。 3.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4.缭绕;缠绕。 5.微风吹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