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相济
拼音
biǎo lǐ xiāng j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biǎo的字 拼音为lǐ的字 拼音为xiāng的字 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biao的字 拼音为li的字 拼音为xiang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详细解释
- 【解释】: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
- 【出自】: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内外互相补充
按字解释
表里:指内外。
相济:互相帮助、促成。
词典解释
表里相济-中华成语大词典表里相济
【拼音】:biǎo lǐ xiāng jì
解释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原意是指内外互相庇护。后泛指内外互相救助。
出处
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示例
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者,其孰能至于此哉?(宋·王安石《上邵学士书》)
近义词
表里相应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内外互相补充
英文
mutual complementary
同:表裡相濟
出处
晋·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引证
宋-王安石--《上邵学士书》:词简而精,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清-高阳--《清宫外史》下册:如今李鸿藻复出,表里相济,使得沈桂芬更感威胁。
宋-汪应辰--《论总管钤辖与帅守不相统临》:何谓立国有体?夫自朝廷以至郡县,其尊贱之势殊矣,然而上下相维,表里相济,如网在纲,如臂使指,其实一体也。
清-秦缃业--《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哲宗元符三年》:昨者卞在朝廷,与京表里相济,而今自谓趋向不同,此尤可怪。
故事
宋-王安石--《上邵学士书》:词简而精,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清-高阳--《清宫外史》下册:如今李鸿藻复出,表里相济,使得沈桂芬更感威胁。
宋-汪应辰--《论总管钤辖与帅守不相统临》:何谓立国有体?夫自朝廷以至郡县,其尊贱之势殊矣,然而上下相维,表里相济,如网在纲,如臂使指,其实一体也。
清-秦缃业--《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哲宗元符三年》:昨者卞在朝廷,与京表里相济,而今自谓趋向不同,此尤可怪。
造句
接龙
济窍飘风 风雨交加 加人一等 等闲之辈组词
近义词
biǎo lǐ xiāng jì
1、[表里相依]biǎo lǐ xiāng yī
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四塞之固]sì sài zhī gù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3、[表里相应]biǎo lǐ xiāng yìng
内外互相应合。
4、[虎据龙蟠]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5、[山河襟带]shān hé jīn dài
比喻依山绕河形势的险要,如同人身上的衣襟和腰带一样紧紧缠住。
6、[被山带河]pī shān dài hé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