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经
拼音
xuè jī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uè的字 拼音为jīng的字 拼音为xue的字 拼音为ji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血经-汉语大词典血经1.指用血抄写的经书。相传元僧善继刺指血写《华严经》,藏苏州半塘龙寿庵,通称血经。参阅清顾禄《桐桥倚桌录·古迹·血书〈华严经〉》。
2.指月经。
●巴人《莽秀才造反记》第十七章:“他在流亡的日子里,听到义和团的神奇故事。女人的血经布,可以破除洋人的大炮,这在他也觉得是不可以想象的。”
血经草
目录
“血经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血经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血经草
【别名】
狼尾巴草、狼尾花、红丝麻、青桩莲、鹭鸶连
【来源】
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狼尾珍珠菜Lysimachia barystachys Bunge的全草,其根状茎亦单独入药。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状茎,晒干。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散瘀消肿,利尿。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血经草
【拼音名】
Xuè Jīnɡ Cǎo
【别名】
女儿红、紫背红、叶底红、天青地红、叶下红、、石紫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长萼野海棠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longiloba(Hand.-Mazz.)Diels[Fordiophyton gracile Hand.-Mazz.var.longilobum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亚灌木,高20-40m。茎四棱形,逐节生根,基部木质化,不分枝或少数分枝,密被柔毛及平展的腺毛,以后腺毛成刺毛。叶对生;叶柄长1-4.5cm,被柔毛及平展的疏刺毛;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至浅心形,长5-8cm,宽2.2-4.5cm,上面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或长柔毛,下面密被微柔毛,边缘具细锯齿,齿尖具刺毛;基出脉7条,靠近边缘的2条不明显,细脉网状。花两性;由伞形花序组成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小枝顶端,与花梗、花萼均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萼漏斗形,裂片线状披针形;花瓣紫红色,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微偏斜;雄蕊8,近等长,长1-1.2cm,花药5-6mm,略长者基部具极短的柄,略短者基部具刺状小瘤及后面呈短距,整个连成一盘状;子房卵形,冠缘具腺毛。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杯形,具4棱,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期8-10月,果期约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9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路边水旁温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性味】
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痛经;指头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