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菜
拼音
jí cà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í的字 拼音为cài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基础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节,叶子心脏形,花小而密,结蒴果。茎和叶有鱼腥气。可以吃,全草入药。也叫鱼腥草。详细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卵形。初夏开花,淡黄色。茎、叶皆有腥味,故又称“鱼腥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治肺、止咳等功用。茎、叶之稚嫩者可供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蕺》﹝集解﹞引 苏恭 曰:“蕺菜生溼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蕎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 江 左人好生食之。 关中 谓之菹菜。”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蕺菜-中華語文大辭典蕺菜蕺菜ㄐ丨ˊ ㄘㄞˋjícài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匍匐的根狀莖細長多分支,直立莖開花具4枚白色苞片與淡黃色花蕊。全株有魚腥味。全草可做藥材,根狀莖與嫩葉可作蔬菜。也作「魚腥草」。
蕺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蕺菜jícài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节,叶子心脏形,花小而密,结蒴果。茎和叶有鱼腥气。可以吃,全草入药。也叫鱼腥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jí cài
1、蕺菜因为搓揉新鲜叶子会有强烈鱼腥味,所以又叫鱼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