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饼
拼音
zhēng bǐ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zhēng的字 拼音为bǐng的字 拼音为zheng的字 拼音为bing的字基础解释
一种用发面蒸的饼,叠成很多层,夹油、芝麻酱等。详细解释
食品名。即馒头。
《晋书·何曾传》:“厨膳滋味,过於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輒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徐德占 过逆旅,老妇愬以饥,其子耻之,对 德占 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簣,约百饼,犹称饥不已。”《水浒传》第七三回:“便叫煑下乾肉,做起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 刘太公 庄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蒸饼-中華語文大辭典同:蒸餅
蒸饼-蒸饼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Zhēnɡ Bǐnɡ
【别名】
馒头饼(《肘后方》)。
【来源】
为小麦面和以酵糟的加工制成品。
【性味】
《纲目》:甘,平,无毒。
【归经】
《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纲目》:消食,养脾胃,温中化滞,益气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
【附方】
①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肌体枯悴:皂荚七挺(不蛀,肥者,去黑皮,涂酥,炙黄熟,去子),蒸饼二两,乌龙尾二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②治肠胃虚弱,糟粕不聚,便利赤白,或作脓血,脐腹疼痛,心胸痞满,里急后重,烦满渴逆,胁肋胀闷,肠内虚鸣,四肢倦乏,不进饮食:御米壳四两(以蜜炒黄紫焦色),干蒸饼(切如骰子块,以蜜炒焦色)。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粒,水一盏,煎化为度,热服不拘时候。(《传信适用方》御爱丸)③治崩中下血:陈年蒸饼,烧存牲,米饮服二钱。(《纲目》)④治汤火伤灼:馒头饼,烧存性,研末,油调涂敷之。(《肘后方》)
【摘录】
《*辞典》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zhēng bǐng
1、[烙饼]lào bǐng
烙成的饼(饼内一般加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