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莕菜

拼音

xìng cài

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xìng的字 拼音为cài的字 拼音为xing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

基础解释

即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

详细解释

  1. 即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莕菜-植物分类词典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龙胆目
科编号: 306
科中文名: 龙胆科
科拉丁名: Gentianaceae
属中文名: 莕菜属
属拉丁名: Nymphoides
种中文名: 莕菜
种拉丁名: Nymphoides peltatum(Gmel.)
其它属名: 金莲子(本草)、莲叶荇菜(中国北部植物图志)、莲叶莕菜(东北植物检索表)
种下等级:
生境: 池塘或不甚流动的河溪中
海拨低限: 60
海拨高限: 18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中欧;苏联;蒙古;朝鲜;日本;伊朗;印度;克什米尔
国内分布: 产全国绝大多数省区
所在卷册: 62

莕菜-

莕菜
目录
“莕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莕菜”在《*辞典》
“莕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莕菜
【拼音名】
Xìnɡ Cài
【别名】
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
【来源】
龙胆科莕菜属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Kuntze,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5~3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莕菜
【出处】
《唐本草》
【拼音名】
Xìnɡ Cài
【别名】
荇菜(《诗经》),莕、接余(《尔稚》),菨余(《说文》),凫葵(《唐本草》),水镜草(《土宿本草》),荇丝菜、金莲儿、藕蔬菜(《救荒本草》),靥子菜(《野莱谱》),金莲子、莕公须(《纲目》)。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莕菜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浮水草本。茎细长,节上生根。叶近于对生,卵状圆形,径2.5~7厘米,基部深心形,上面光绿色,下面带紫色;叶柄长2.5~12厘米。花黄色,聚生于叶腋,呈伞形花序,有柄,长2.5~8厘米;萼片5,披针形;花瓣5,边缘呈圆齿状,有睫毛,花筒喉部有腺毛,与花冠裂片对生:雄蕊5,着生筒部,花丝短,线形,花药长卵状戟形,丁字形着生;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2~3裂。蒴果椭圆形,先端尖锐,种子多数,具细齿状的边缘。花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池塘中。分布我国南部温暖地区。
【化学成份】
叶含芸香甙、槲皮素-3-巢菜糖甙,后者即槲皮素-3-α-吡喃阿拉伯糖(1-6)-β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
甘,寒。①《唐本草》:味甘,冷,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功能主治】
消渴,去热淋,利小便。②《开宝本草》:捣汁服之,疗寒热。③《品汇精要》:主诸淋。④《纲目》: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⑤《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痈疽及疮疖: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各取半碗,同薴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水洗之。(《保生余录》)②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莕菜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Xìnɡ Cài
【别名】
荇菜、莕、接余、菨余、凫葵、水镜草、莕丝菜、符丝菜、金莲几、藕蔬菜、靥子菜、金莲子、莕公须、水铜钱、马脚草、马脚莲、水荷叶、水葵、莲花菜、小萍蓬草、小叶荷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莕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ymphoides peltatdμm(Gmel.)O.Kuntze[Limnanthemμm peltatμm Gmel.;Menyanthes nymphoide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水生草本。茎沉水,圆柱形,长而多分枝,节上生不定根。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浮于水面,近革质;柄长3-30cm,基部扩大抱茎;叶片卵状圆形,直径2.5-7cm,基部心形,上面亮绿色,下面带紫色,全缘或边缘呈波状;有不明显的掌状脉。花1-6朵簇生于节上,花梗长2-8cm;花萼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披针形;花冠金黄色,辐射状,直径2-3cm,分裂几达基部,冠筒短,喉部具5束长毛,裂片5,倒卵形,先端微凹,边缘有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扁短;子房卵圆形,蜜腺5,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膨大,2瓣裂。蒴果卵圆形,长约2cm。种子褐色,多数,两面扁平.边缘密生睫毛。花期4-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1800m的池塘中和水不甚流动的河溪中。资源分布:我国温暖地区多有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多缠绕成团。茎细长,多分枝,节处生不定根。叶片多皱缩,完整叶片近圆形或卵状圆形,长1.5-7cm,基部深心形,近革质。叶柄长5-10cm,基部渐宽,抱茎。上部的叶对生,其他部位叶互生。气微,味辛。
【化学成份】
叶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35-巢菜糖甙(quercetin-3β-vicinoside)[1],莕菜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槲皮素(quercet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
【性味】
辛;甘;性寒
【归经】
膀胱经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利尿通淋;水肿;小便不利;热淋;诸疮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附方】
①治痈疽及疮疖: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各取半碗,同苎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水洗之。(《保生余录》)②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2.《开宝本草》:捣汁服之,疗寒热。3.《品汇精要》:主诸淋,解毒药。4.《纲目》: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5.《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摘录】
《中华本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莕菜的反义词 莕菜的近义词 莕菜的同音词 野苋 水蓼 凫葵 绶草 田字草 堇菜 燕尾草 溪荪 莕菜的莕是什么意思 莕菜的菜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莕菜的词语
  • 莕能组什么词
  • 莕能组什么词语
  • 莕可以组什么词
  • 莕可以组什么词语
  • 莕字可以组什么词
  • 莕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莕字能组什么词
  • 莕字能组什么词语
  • 莕字开头的成语
  • 莕字结尾的成语
  • 菜能组什么词
  • 菜能组什么词语
  • 菜可以组什么词
  • 菜可以组什么词语
  • 菜字可以组什么词
  • 菜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菜字能组什么词
  • 菜字能组什么词语
  • 菜字开头的成语
  • 菜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