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
拼音
ruò cún ruò wáng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ruò的字 拼音为cún的字 拼音为ruò的字 拼音为wáng的字 拼音为ruo的字 拼音为cun的字 拼音为ruo的字 拼音为wang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若:如同,像。
存:在,活着。
若:如同,像。
亡:失去;丢失。
词典解释
若存若亡-中华成语大词典若存若亡
【拼音】:ruò cún ruò wáng
解释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示例
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矣。 ★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
近义词
若有若无
反义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若存若亡ㄖㄨㄛˋ ㄘㄨㄣˊ ㄖㄨㄛˋ ㄨㄤˊruò cún ruò wáng似有若無。《文選.馬融.長笛賦》:「微風纖妙,若存若亡。」《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
出处
引证
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
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近现代-傅熊湘--《明史演义序》:吾尝为学校教师矣,责生徒诵全史,汉以前事能熟其十七八,唐以前事能熟其十四五,而于元明近世,反昧昧焉,在若存若亡之间。
汉-扬雄--《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
唐-卢照邻--《释疾文·命曰》:太上有老君焉,其名曰伯阳。游阆风之琼圃,处倒景之琳堂,披拂日月,咀嚼烟霜。抚千载兮,分朝为暮;济万物兮,若存若亡。
宋-晁补之--《近智斋记》:上思千载,若存若亡;中揽四海,若隐若显;下索将来,若绝若续。
元-刘壎--《记梦》:顾今之飞扬升降,乘云御风,若存若亡,无声无色者,又安知不日久日消,浸以磨灭。而人世纷纷,正徒苦耳。
故事
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
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近现代-傅熊湘--《明史演义序》:吾尝为学校教师矣,责生徒诵全史,汉以前事能熟其十七八,唐以前事能熟其十四五,而于元明近世,反昧昧焉,在若存若亡之间。
汉-扬雄--《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
唐-卢照邻--《释疾文·命曰》:太上有老君焉,其名曰伯阳。游阆风之琼圃,处倒景之琳堂,披拂日月,咀嚼烟霜。抚千载兮,分朝为暮;济万物兮,若存若亡。
宋-晁补之--《近智斋记》:上思千载,若存若亡;中揽四海,若隐若显;下索将来,若绝若续。
元-刘壎--《记梦》:顾今之飞扬升降,乘云御风,若存若亡,无声无色者,又安知不日久日消,浸以磨灭。而人世纷纷,正徒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