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拼音
lú hu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lú的字 拼音为huì的字 拼音为lu的字 拼音为hui的字基础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长披针形,边缘有黄色小齿,肉质肥厚。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和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地区也有。汁液可入药。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芦荟-中药大典芦荟
芦荟
Aloe
(英)Aloes
别名 油葱、象鼻草、罗帏花、乌七。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芦荟Aloe vera L.ver.chinensis(Haw.) Berger的叶汁干燥品。
植物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狭披针形,长10~20cm,宽1.5~2.5cm,厚5~8mm,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齿,基部阔而抱茎。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 cm;总状花序疏散;花梗长约2.5cm,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筒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花药2室,背着;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长约8mm。花期7~8月。
主产广东、广西、福建。
采制 夏末秋初将叶自基部切断,收集流出的叶汁,干燥。
性状 为不规则团块或破碎的颗粒,棕褐色或墨绿色。质松脆,易碎,破碎面光泽,具玻璃样光泽。有特异臭气,味极苦。
化学成分 叶含芦蔡甙(aloin)、异芦荟甙、β-芦荟甙、芦荟大黄素(aloe-emodim)及芦荟糖甙A、B(aloinoside A、B)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肝热,通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同:蘆薈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lú huì
1、银苞芋吊兰、芦荟、虎尾兰吸收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