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
拼音
yān zh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ān的字 拼音为zhī的字 拼音为yan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基础解释
一种红色的化妆品,涂在两颊或嘴唇上。也用作国画的颜料。详细解释
亦作“臙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林花着雨臙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敦煌曲子词·柳青娘》:“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脣。” 金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臙脂浓抹蜡痕新。” 明 张景 《飞丸记·坚持雅操》:“我情愿甘劳役,思量忍命穷,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 清 孙枝蔚 《后冶春次阮亭韵》:“梨花独自洗胭脂, 虢国夫人 别样姿。”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张眼一望,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胭脂-中華語文大辭典胭脂胭脂丨ㄢ ㄓyānzhī丨ㄢ ˙ㄓyānzhi化妝品,多用於塗紅臉頰或嘴脣;也用作國畫的紅色顏料。
胭脂-植物分类词典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荨麻目
科编号: 170
科中文名: 桑科
科拉丁名: Moraceae
属中文名: 波罗密属
属拉丁名: Artocarpus
种中文名: 胭脂
种拉丁名: Artocarpus tonkinensis A. Chev. ex Gagnep.
其它属名: 胭脂树(海南)、鸡脖子果(屏边)、鸡嗉果(麻栗坡)
种下等级:
生境: 较低的山坡阳处
海拨低限: 400
海拨高限: 800
是否中国特有: 否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中南半岛
国内分布: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
所在卷册: 23(1)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yān zhi
1、红月季的花蕾,好像薄薄地抹了一层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