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三余一
拼音
gēng sān yú yī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gēng的字 拼音为sān的字 拼音为yú的字 拼音为yī的字 拼音为geng的字 拼音为san的字 拼音为yu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汉 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续范亭《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马可《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详细解释
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
《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按字解释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
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引表示再三、多次。
余:剩下,多出来。
一: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词典解释
耕三余一-汉语大词典耕三余一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
●《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余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汤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余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耕三余一
【拼音】:gēng sān yú yī
解释
耕种三年,节余一年的粮食。
出处
《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
出处
引证
明-黄道周--《博物典汇·吕氏祖谦论荒政有四》:古者人尽授田,耕三余一。遗人掌委积以待施惠,廪人诏谷用以治年之丰凶。卒有方千里之水旱,民不捐瘠。
清-张履祥--《与曹射侯》:夫水之与旱,天运当然,但疏数异耳。古者耕三余一,所以特其有备,不能为灾而已。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爱护劳动力的学说》:在农业上实现耕三余一,在整个国民经济计划上保持三年以上的积蓄,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故事
明-黄道周--《博物典汇·吕氏祖谦论荒政有四》:古者人尽授田,耕三余一。遗人掌委积以待施惠,廪人诏谷用以治年之丰凶。卒有方千里之水旱,民不捐瘠。
清-张履祥--《与曹射侯》:夫水之与旱,天运当然,但疏数异耳。古者耕三余一,所以特其有备,不能为灾而已。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爱护劳动力的学说》:在农业上实现耕三余一,在整个国民经济计划上保持三年以上的积蓄,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