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质虎皮
拼音
yáng zhì hǔ pí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yáng的字 拼音为zhì的字 拼音为hǔ的字 拼音为pí的字 拼音为yang的字 拼音为zhi的字 拼音为hu的字 拼音为pi的字基础解释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详细解释
- 【解释】: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按字解释
羊: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
质:本质,本性。
虎: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皮: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
词典解释
羊质虎皮-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羊質虎皮
羊质虎皮-汉语大词典羊质虎皮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李轨注:“羊假虎皮,见豺则战;人假伪名,考实则穷。”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袁绍吐血身亡,后人有诗曰:‘空抬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王世懋《艺圃撷余·论诗》:“小诗欲作王韦,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
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引证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羊侃传》:郎官谓卿为虎,岂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
唐-牛希济--《贡士论》:登第之人,其辞赋皆取能者之作,以玉易石,羊质虎皮。
元-汪元亨-曲-《折桂令·归隐》:谈玄挥塵,换酒金龟。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免死狐悲。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三十二回-《三国演义》: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论诗》:小诗欲作王韦,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
现代-张平-二三-《抉择》:原来这几十年的夫妻关系,却只是羊质虎皮、虚有其表,却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东晋-裴松之--《三国志·吴书·王蕃传》:或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明-李昌祺--《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而本官虎皮羊质,狼子野心,弗思载笔摛辞,尽其职业,惟务饮酒食肉,苟度岁时。
故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羊侃传》:郎官谓卿为虎,岂羊质虎皮乎?试作虎状。
唐-牛希济--《贡士论》:登第之人,其辞赋皆取能者之作,以玉易石,羊质虎皮。
元-汪元亨-曲-《折桂令·归隐》:谈玄挥塵,换酒金龟。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免死狐悲。
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三十二回-《三国演义》: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论诗》:小诗欲作王韦,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第不可羊质虎皮,虎头蛇尾。
现代-张平-二三-《抉择》:原来这几十年的夫妻关系,却只是羊质虎皮、虚有其表,却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东晋-裴松之--《三国志·吴书·王蕃传》:或出自溪谷,羊质虎皮,虚受光赫之宠,跨越三九之位。
明-李昌祺--《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而本官虎皮羊质,狼子野心,弗思载笔摛辞,尽其职业,惟务饮酒食肉,苟度岁时。
造句
yáng zhì hǔ pí
1、这些罪犯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是羊质虎皮,内心虚弱。
2、他看来气势汹汹,其实是羊质虎皮,你不用怕他!
3、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4、虽然他人高马大,但其实是羊质虎皮,虚弱得不堪一击。
接龙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傅粉何郎 郎才女貌 貌不惊人 人地生疏 疏不间亲 亲如骨肉 肉麻当有趣 趣舍有时 时不再来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者不善 善门难开 开合自如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 心花怒放 放长线钓大鱼 鱼目混珠 珠还合浦组词
近义词
yáng zhì hǔ pí
1、[外强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2、[绣花枕头]xiù huā zhěn tou
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3、[羊质虎形]yáng zhì hǔ xíng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反义词
yáng zhì hǔ pí
1、[浑金璞玉]hún jīn pú yù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