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带
拼音
huǎn dài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uǎn的字 拼音为dài的字 拼音为huan的字 拼音为dai的字基础解释
1.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穀梁传·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杨士勋 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宋 王安石《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2.犹解带。《后汉书·鲍昱传》:“初,德 被病数年,昂 俯伏左右,衣不缓带。”详细解释
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
《穀梁传·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杨士勋 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犹解带。
《后汉书·鲍昱传》:“初, 德 被病数年, 昂 俯伏左右,衣不缓带。”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缓带-汉语大词典缓带1.宽束衣带。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
●《谷梁传·文公十八年》:“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杨士勋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
●《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
●《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宋王安石《次韵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垒深沟地,幕府轻裘缓带时。”
2.犹解带。
●《后汉书·鲍昱传》:“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
同: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