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
拼音
huǎn hé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huǎn的字 拼音为hé的字 拼音为huan的字 拼音为he的字基础解释
1.(局势、气氛等)和缓:紧张的心情慢慢~下来了。 2.使和缓:~空气。~紧张局势。详细解释
犹和缓。与“紧张”相对。多用以形容气氛、局势等。
冰心 《南归》:“他拟这电稿的时候,虽然有万千的斟酌使词气缓和,而背后隐隐的着急与悲哀是掩不住的。”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交通》:“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了。”
使之和缓。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由 江阴 窄路之水深以判断之,必须有一英里半阔之河身,以缓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六章:“他总是用温柔的声音去缓和她那火暴暴的性子。”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缓和-中華語文大辭典同:緩和
缓和-汉语大词典缓和1.犹和缓。与“紧张”相对。多用以形容气氛、局势等。
●冰心《南归》:“他拟这电稿的时候,虽然有万千的斟酌使词气缓和,而背后隐隐的着急与悲哀是掩不住的。”
●峻青《黎明的河边·老交通》:“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了。”
2.使之和缓。
●孙中山《建国方略·第二计划》:“由江阴窄路之水深以判断之,必须有一英里半阔之河身,以缓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六章:“他总是用温柔的声音去缓和她那火暴暴的性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huǎn hé
1、王叔叔的一个笑话缓和了这里的紧张气氛。
2、经过漫长的谈判,两国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3、可以为了缓和关系妥协,但不能为了酒妥协。
4、经过他的调解,原来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了。
5、我看到雷斯特拉姆脸上愚蠢而腼腆的表情,态度缓和下来了。
6、经过他的调解,屋子里的紧张气氛缓和多了。
7、市场氛围纵然有所缓和,但离否极泰来尚显遥远。
8、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更张,施行了"青苗法"。
9、除是至亲骨肉,缓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10、很多人说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论调已是明日黄花。
11、我有一个可爱的小习惯,它在我大发雷霆之前来缓和我的沮丧感。
12、人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假如我们思考人生的快乐,那也就会缓和人生的苦恼。
13、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小李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14、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缓和目前这种紧张局势。
15、我和爸爸的关系渐渐缓和了。
16、他突如其来的一个笑话,缓和了室内剑拔弩张的气氛。
17、冬天的严寒已经消除,雪已融化,刺骨的寒风也缓和了。
18、什么也不能缓和这寡妇的哀伤。
19、由于东西方关系大大缓和,联合国的作用与日俱增。
20、演说者的坦率缓和了愤激的群众的怒气。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huǎn hé
1、[松弛]sōng chí
1.松散;不紧张:肌肉~。 2.(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纪律~。
2、[缓冲]huǎn chōng
使冲突缓和:~地带。~作用。
3、[松懈]sōng xiè
1.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 2.纪律不严格;意志不坚定。 3.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动作不协调。
4、[松驰]sōng chí
指减低紧张程度或减小压力,引申为松懈、懒散。
5、[和缓]hé huǎn
1.平和;缓和:态度~。口气~。局势~了。 2.使和缓:~一下紧张气氛。
6、[平缓]píng huǎn
1.(地势)平坦,倾斜度小:黄河中下游地势~。 2.平稳;缓慢:气温变化~。水流~。 3.(心情、声音等)缓和;平和:语调~。
7、[懈弛]xiè chí
松散懈怠;弛懈。
8、[舒缓]shū huǎn
1.缓慢:动作~。节拍~的歌声。 2.缓和:语调~。他的心情好像~了一些。 3.坡度小:他从~的斜坡上慢慢走了下来。
9、[温和]wēn hé
9、[温和]wēn huo
1.不冷不热。2.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不冷不热。
10、[平静]píng jìng
(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风浪已经~下去了。他说话的声音仍然很~。
11、[缓解]huǎn jiě
1.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缓和:病情~。展宽马路后,交通阻塞现象有了~。 2.使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状况。
反义词
huǎn hé
1、[激烈]jī liè
1.(动作、言论等)剧烈:百米赛跑是一项很~的运动。大家争论得很~。 2.(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壮怀~。
2、[激化]jī huà
1.(矛盾)向激烈尖锐的方面发展:避免矛盾~。 2.使激化:~矛盾。
3、[紧张]jǐn zhāng
1.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第一次登台,免不了有些~。 2.激烈或紧迫,使人精神紧张:~的劳动。~动人的情节。球赛已经进入~阶段。工作~。局势~。 3.供应不足,难于应付:粮食~。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