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
拼音
jī qiú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jī的字 拼音为qiú的字 拼音为ji的字 拼音为qiu的字基础解释
比喻祖先的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善于冶金的人。良弓:善于造弓的人。箕:用荆条、柳条编织的器具。裘:用毛皮缝制的衣服。详细解释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晋书·陈寿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岂必克传门业,方擅箕裘者哉!” 宋 楼钥 《送张子宓分教澧阳》诗:“君家世为儒,青箱袭箕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童儿暗毒》:“愿爹爹百岁寿高,养童儿箕裘承绍。” 欧阳予倩 《晴雯补裘》第二场:“ 贾母 :箕裘付与儿孙辈,我自含饴乐余年。”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箕裘-中華語文大辭典箕裘箕裘ㄐ丨 ㄑ丨ㄡˊjīqiú〈書〉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原指子弟耳濡目染,由易而難的學習方式。後用以比喻家傳的技藝、事業。[例]君家世為儒,青箱襲~(宋‧樓鑰〈送張子宓分教澧陽詩〉)。
箕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箕裘ㄐㄧ ㄑㄧㄡˊjī qiú箕,揚米去糠的器具或畚箕等竹器。裘,皮衣。箕裘原指由易而難、有次序的學習方式。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後用來指父親的技藝或事業。《晉書.卷八二.陳壽等傳.史臣曰》:「咸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豈必克傳門業,方擅箕裘者哉!」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俺父親治箕裘,學隱論。」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jī qiú
1、他父亲是着名的演员,克绍箕裘的他也进入了演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