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契
拼音
fú qì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qì的字 拼音为fu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1.犹符节。《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宋 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参见“符节”。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唐 白行简《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 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汉 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3.符合。宋 洪迈《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太祖 之封 燕王,与 文皇 之定都於 燕,其远见皆相符契矣。”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详细解释
犹符节。
《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参见“ 符节 ”。
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 天门街 ,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汉 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符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太祖 之封 燕王 ,与 文皇 之定都於 燕 ,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符契-辞源3【符契】㊀猶符節。韓非子 主道:“是以不言而善應,不約而善增;言已應則執其契,事已增則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賞罰之所生也。”文選 晉 袁彦伯(宏)三國名臣序贊:“衰世之中,保持名節,君臣相體,若合符契,則 燕昭(王)樂毅,古之流也。”㊁猶符命。漢書九九上 王莽傳受金匱神嬗下書:“皇天上帝隆顯大佑,成命序統,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
符契-汉语大词典符契1.犹符节。
●《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
参见“符节”。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征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白行简《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汉世制诏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3.符合。
●宋洪迈《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向,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谢肇浙《五杂俎·地部一》:“太祖之封燕王,与文皇之定都于燕,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历历与正史相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