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五
拼音
duān wǔ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duān的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duan的字 拼音为wu的字基础解释
即端午。详细解释
即端午。
唐 李匡乂 《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 元和 中端五詔书并无作‘午’字处。” 宋 陆游 《过邻家》诗:“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糉。”参见“ 端午 ”。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端五-汉语大词典端五即端午。
●唐李匡乂《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
●宋陆游《过邻家》诗:“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参见“端午”。
端五
节日名。今作“端午”。《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引《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屈原告妻,所祭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沈,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櫂歌乱响,有悽断之声,意在拯溺,喧震川陆,风俗迁流,有竞渡之戏。”此古来相沿端午日之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