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
拼音
chuān zhēn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chuān的字 拼音为zhēn的字 拼音为chuan的字 拼音为zhen的字基础解释
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详细解释
亦作“ 穿鍼 ”。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鍼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穿针-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穿针穿针女,金针穿绣缕
【出典】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释义】 汉时风俗,妇女常于七月七日登楼穿针以乞巧。后因以穿针为咏七夕的典故。
【例句】 ①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晏几道《蝶恋花》[碧落秋风穿玉树]225)这里以穿针女子的无忧,反衬闺人“隔岁分飞”的痛苦。②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曹勋《忆吹箫·七夕》1215)这里用以切题,写众女斗巧嬉戏场面。③晒腹何堪,穿针无绪,不如溪上少淹留。(葛立方《多丽·七夕游莲荡作》1343)这里用以切题,指从游女子。④鹊去桥空,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刘过《念奴娇·七夕》2147)这里以穿针女指亡妻,抒凄怆怀悼之情,亦以切“七夕”。⑤渐永更筹,新凉气候,穿针乞巧看看又。(郭应祥《踏莎行·季功席上赋,时移尊就月,凉意甚佳,主人亲摘阮以娱客,故云》2232)这里以“穿针乞巧”指七夕,谓时将七夕,渐渐天凉夜永。⑥忍记穿针儿女,篝尘想都暗,叠损衣裳。(胡翼龙《夜飞鹊》[星桥度情处]3069)这里以应七夕,抒发对远方儿女的怀想之情。
[同]纫针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chuān zhēn
1、这次我们两校的合作,你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