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
拼音
kē kǎo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kē的字 拼音为kǎo的字 拼音为ke的字 拼音为kao的字基础解释
1.科学考察:深入南极腹地进行~。 2.科举考试:上京~。~落第。详细解释
明 清 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 田洪 録科考, 韩子文 又得 吴太守 一力举荐,拔为前列。”《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应乡试。”《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要到府里科考。”
指科举考试。豫剧《卷席筒》:“我有心进京科考,怎奈手无盘费,难以起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说自己因科考受绌,弄得走投无路。”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科考-中華語文大辭典科考ㄎㄜ ㄎㄠˇkēkǎo1.科舉考試。特指明清科舉制度下的考試。也作「科試」。[例]~合格|進京~。2.★科學考察。[例]~隊|進入沙漠~。
科考 -中国文化史辞典亦稱科試。清代每屆鄉試前一年,各省學政巡回所屬舉行的考試。凡科考一二等和三等前十名,准於參加本省鄉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kē kǎo
1、科考人员在森林中发现了很多毛象的尸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