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法
拼音
piào fǎ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iào的字 拼音为fǎ的字 拼音为piao的字 拼音为fa的字基础解释
明 末以后部分地区所行商人凭票运销茶、盐的制度。至 清 同治 五年(1866年)票法变相为纲法,准由票商专利。辛亥革命后仍沿用,抗 日 战争期间始废除。详细解释
明 末以后部分地区所行商人凭票运销茶、盐的制度。至 清 同治 五年(1866年)票法变相为纲法,准由票商专利。辛亥革命后仍沿用,抗 日 战争期间始废除。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票法 -中国文化史辞典明清後期在部分地區實行的商人憑票運銷食鹽的制度。嘉靖十六年(1537年),在浙江的一些山區,“官商不行之處,山商(土商,也稱票商)每百斤(食鹽)納銀八分,給票行鹽”(《明史·食貨志四》)。這是實行票法之始,後來山東等地陸續仿行。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在淮北實行票法,由鹽運司印三聯票,每票運鹽十引(每引四百斤),無論何人,只要照章納銀,就可領票運銷。以後淮南、浙江、福建等地也相繼推行。起初,票法是認票不認人,票商不能作為世業,和綱法不同。後來李鴻章更改辦法,“參綱法於票法之中,以舊商為主而不易新商”(《清史稿·食貨志四》)。這樣,票法和綱法一樣,也給予票商有子孫相傳的壟斷特權。
票法-汉语大词典票法明末以后部分地区所行商人凭票运销茶、盐的制度。至清同治五年(1866年)票法变相为纲法,准由票商专利。辛亥革命后仍沿用,抗日战争期间始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