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
拼音
páng bó笔顺
同音字
拼音为páng的字 拼音为bó的字 拼音为pang的字 拼音为bo的字基础解释
1.(气势)盛大,雄伟:气势~。 2.(气势)充满:~宇内。详细解释
广大无边貌。
晋 陆机 《挽歌》之二:“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磅礴立四极,穹崇效苍天。”《宋史·乐志八》:“坱圠无垠,磅礴罔测。” 清 龚自珍 《黄山铭》:“走其一支,南东磅礴。”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 中国 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
气势盛大貌。
唐 沉佺期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诗:“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事抑道扬,身隐名彰。磅礴氤氲,復归其真。” 徐迟 《凤翔》:“一切都是新鲜的,热烈的,美妙的,光明的,欢乐的,振奋人心的,气势磅礴的。”
混同;充满。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中州清淑之气,於是焉穷;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明 方孝孺 《与朱伯清长史书》:“神机奇略,应变百出。忠义之气,磅礴宇内。”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四:“我们革命军的内部便有极大的旧势力磅礴着,我自己是有好多说不出来的苦处的。”
扩大。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顾吾信夫此最少数者,其将来势力所磅礴,足以左右彼大多数者而有餘也。” 鲁迅 《集外集·说鈤》:“由是而思想界大革命之风潮,得日益磅礴,未可知也。”
箕坐。
《说郛》卷三八引 宋 何光 《异闻·兜离国》:“揖客入,各叙起居竟,始欲解带磅礴,俄报宫閽已啟, 周 整束冠裳,从知馆而去。” 元 金灏 《竹深处》诗:“浄扫苍苔夜留客,解衣磅礴兴无穷。”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纵笔一挥,立尽两纸,洋洋数千言。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搥胸,若不復忍书者。”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磅礴-中華語文大辭典磅礴磅礴ㄆㄤ ㄅㄛˊpānɡbóㄆㄤˊ ㄅㄛˊpánɡbó1.(氣勢)充滿。[例]~宇內|民族正氣~於天地。2.(氣勢)盛大雄偉。[例]聲威~,流布四海。
磅礴-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磅礴ㄆㄤ ㄅㄛˊpāng bó廣大無邊,混同充塞。晉.陸機〈挽歌〉詩三首之三:「磅礴立四極,穹隆放蒼天。」宋.陳亮〈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也作「旁薄」。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páng bó
1、曲黄河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地流向大海。
接龙
组词
近义词
páng bó
1、[雄浑]xióng hún
雄壮而浑厚。多形容诗文或书画气势磅礴,含义深远。
2、[恢宏]huī hóng
同“恢弘”。
3、[恢弘]huī hóng
1.宽阔;广大:气度~。 2.发扬:~士气。‖也作恢宏。
4、[壮阔]zhuàng kuò
1.雄壮而宽广:波澜~。 2.宏伟;宏大:规模~。
反义词
páng bó
1、[渺小]miǎo xiǎo
藐小。
2、[小器]xiǎo qì
1.小器皿。 2.肚量浅窄、偏狭,也作小气。 3.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